前海规划建筑周“前海道路和城市家具设计工作坊及论坛”昨日开讲,希望通过艺术家与建筑师的跨界融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打造有温度的建筑,让人们乐于在此工作、生活。
基于前海现实需求进行设计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蔺宏认为,道路两侧的家私、家具是城市公共和开放空间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广大建筑师、艺术家,运用多学科知识,跨越性、交叉性探索跨界合作的路径,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这样的一个方案,为前海的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智力支持。打造以人为本的环境,为今后的入区企业、人员提供人文关怀的环境。
据介绍,“前海道路和城市家具设计工作坊及论坛”两个活动,从1月的前海规划建筑周开始,在3月的前海公共艺术活动中以展览和现场搭建的形式呈现。活动基于前海的现实需求,主要关注道路设计和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前者选取一小段道路,包含路面铺装或彩绘,以及绿植、路灯、座椅、垃圾桶、吸烟点、手机充电站等其中三个以上的设施或组合,进行创意设计。后者则是设计一个公交站或过街天桥,或地铁通风的地面风亭。来自英国、法国、日本、荷兰和中国香港、北京等国家和城市的知名建筑师、艺术家参加了这次活动。参加道路和城市家具工作坊的作品,将以设计图、模型的形式在公共艺术活动中进行展览。其中部分作品经过策展团队和主办方评选后实施现场搭建。
城市硬件需要艺术提升活力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建筑设计院院长王永刚认为,一个城市怎么样,不是全看硬件,需要看软件,软件跟硬件一样,甚至有超越硬件的实际影响力。城市好不好,人们喜欢不喜欢,是由软件形成。软件就是艺术和文化,是一种感受,给人一种多年的记忆。公共艺术可以成为最佳的解决方案。
多位香港建筑师、艺术家参加了本次活动。一位香港建筑师认为,前海是香港跟深圳谈恋爱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大家有共同的梦想的地方。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卢远良认为:前海的深港合作这个概念让深港有着密切的联系。建筑师、艺术家可以做一些调研,通过对香港和深圳这两个地方的景观或视觉文化或一些元素进行提取,再进入到前海这个概念。
公共艺术需公众参与
香港建筑师、策展人蔡雯瑛结合对深圳水围村展览项目,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她认为这个展览很接地气,把城中村市民用到、看到的东西放到展厅里,使艺术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
策展人舒阳认为,所有的公共艺术的核心都是一种合理的结果。它根据政府、地方、经济及设计师想赋予什么样的需求,来决定了公共艺术的这样一种面貌。公共艺术不都是地标式的或者是宏观性的,也有非常艺术性、平面化甚至非常个人化的方式。
王永刚通过北京751艺术区等多个项目介绍了公共艺术如何赢取公众的认可与参与。北京751艺术区是由旧工厂改造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吸引了诸多文创企业入驻,也成为北京时尚活动密集举办地和“文青”徜徉的地方,甚至成为深受中外游客喜爱的旅游观光目的地。
为公众提供“小确幸”设施
周榕认为,公共艺术是即为公共性,其设计是一场在地因缘,离不开当时当地的环境。他强调,此次道路和城市家具工作坊活动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功能性,是有功能性的公共艺术,要跟公众的身体需求、跟人最切身的需求相关,不强调宏大叙事,重点是为公众提供“小确幸”的设施;二是艺术家和建筑师合作,提升其艺术性。
周榕认为,真正的公共艺术,能够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的一部分,并从中产生感情,这样的情感才认为它是真正的公共艺术。“这提出一个挑战,不管你多大牌的建筑家、艺术家,不管你觉得你的作品多好,如果你拿出去不能说服别人,都是没有用的东西。所以,艺术家和建筑师合作,通过不同的思维之间杂交,形成基因突变,获得成功。”
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